李宪的密奏很长,后面还有很多文字。
赵顼仔仔细细看完,又拿过童贯的密奏,再看一遍。
如此反复......
夜已深,赵顼收好两封密奏,不由自主地走出殿门,站在廊檐下向西眺望。
如果,什么都不做,任其发展,青唐除兰州之外都将成为大宋的疆土。
但,只是名义上的。
划州设县绝无可能。
大约只能类比汉、唐的都护府,进行一种另类的羁縻统治。
如果不满意,想加强控制,那人也预留了方案——多弄些听话的人过来,并帮助这些人选上代表......
这已经是王韶为大宋争取到的极限。
再多,志愿军绝没有这般摧枯拉朽的战斗力。
别看现在稳操胜券,当初起兵之际,那可是一场豪赌。
孤军深入,后方无援,一招不慎则满盘皆输、身死族灭。
说到底,汴梁可是一点儿力都没出啊!
还想怎么着啊?还要啥自行车啊?
或许,这样也不错。
至少,青唐内乱结束,可以为大宋提供战马,可以重开商路......还可以继续推行《平戎策》。
战马可谓大宋之殇,从立国之初就一直带着的老病根儿。
大宋真的没有养马地吗?并不是。
虽然比起汉、唐来要小不少,但这么大片的领土,要什么样的地方没有?大宋缺的其实是只能养马、不能耕种的地方。
太平了这么多年,人口天天涨,写在史书上当然是件露脸的事。
但,人要吃饭啊!
人跟马抢地盘,自然只能让人赢。
总不能让史官照着夏桀、商纣抄上一段吧!
所以,大宋的战马越来越依赖外贸输入。
辽国和西夏肯定是不卖的,他们宁可不赚这个钱。
只靠走私,弄不到多少。
南方邻国倒是不介意,可是他们的马普遍小一号。
骑着这样的马上战场,还没动手,士气直接掉一半儿。
而且南方的马也不适应北方的气候。
唯有青唐愿意出口战马给大宋。
唃厮啰时期,每年交易额超过两万匹。
结果,青唐又内乱了,战马成了紧俏物资,成交量断崖式下跌。
年初发生在庆州的广锐军之乱,战马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。
前几天,王安石提出了一个新法——《保马法》。
既然朝廷养不了马,那就让老百姓帮着养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