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:阴霾下的开端
初夏的阳光透过“创科未来”
写字楼的落地窗,洒下斑驳的光影,却驱不散林晓雅心头的阴霾。
入职这家业内知名的科技公司已近半年,她所在的项目组正负责一个与行业巨头合作的关键项目——“智慧城市数据中台”
。
这曾是她梦寐以求的舞台,希望能在这里施展才华,证明自己。
然而,现实却像一盆冷水,将她最初的热情浇得透心凉。
起初,一切似乎都还算顺利。
林晓雅凭借着名牌大学计算机系的背景和在校期间优异的成绩,顺利通过了层层筛选。
她对自己充满信心,渴望快速融入团队,做出成绩。
但项目启动不久,一系列的问题便接踵而至。
她负责的模块涉及复杂的数据接口对接,初期由于对合作方的底层数据结构理解不够深入,加上急于求成,在第一次提交的设计方案中出现了几个关键性的逻辑漏洞。
虽然及时被项目经理秦枫指出并修正,没有造成实际损失,但这无疑给秦枫和团队其他成员留下了“不够严谨”
、“经验不足”
的印象。
秦枫,三十出头,是公司里年轻有为的项目经理,以眼光毒辣、要求严苛着称。
他对项目质量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,任何细节上的瑕疵都难逃他的法眼。
那次方案失误后,秦枫看林晓雅的眼神明显多了几分审视和不信任。
在项目例会上,他虽然没有点名批评,但话语间的敲打却清晰可辨:“某些同事,不要以为名校毕业就了不起,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。
这个项目容不得半点马虎,出了问题,谁也担待不起!”
林晓雅的脸颊火辣辣的,她知道秦枫说的是自己。
巨大的挫败感像潮水般将她淹没。
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,曾经的自信荡然无存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她变得愈发小心翼翼,甚至有些畏首畏尾。
越是怕出错,反而越容易出错。
一次代码提交时,她因为精神紧张,误将一个未完成的测试版本上传到了共享服务器,虽然很快撤回,但还是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混乱。
“林晓雅,你最近怎么回事?状态这么差!”
秦枫把她叫到办公室,语气严厉,“这个项目时间紧、任务重,每个人都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。
如果你再这样下去,不仅会拖慢整个项目的进度,还会影响到团队的士气!”
“对不起,秦经理,我……”
林晓雅的声音带着哽咽,她想解释,却发现一切言语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。
走出秦枫的办公室,她靠在冰冷的墙壁上,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。
同事们投来或同情、或疑惑、或漠然的目光,让她感到无地自容。
她甚至开始萌生退意:也许,自己真的不适合这份工作,不适合这个高强度的团队?
那段时间,林晓雅的世界仿佛失去了色彩。


